学生的时间不值钱,其实真正意思是,学生的时间不值时间。不放在重视的角度。

上小学时候,我们有很多时间。校长听说学校里要来领导检查,不管主题是什么,总是把全校大扫除的任务交给老师。老师听到校长的任务,于是组织我们打扫。

我们把校园扫了一遍又一遍,把土地面扫的跟水泥地面一样,没有一丝浮土。我们又把黑板擦了一遍又一遍,黑板上没有一丝粉笔印。我们把玻璃擦了一遍又一遍,跟没有玻璃的效果一样。

到了初中,我们仍然有大把的时间。开学第一天,班主任就会把除草的任务布置给大家,并安排大家从家里带来铁锨锄刀镰刀。学校里工具不多,但一个暑假过后长的草特别多。

拔草的过程是个集体劳动的过程。也是一个选班长的过程。我记得那时候,领头干活的人成了班长。

我们把草拔了一颗又一颗,堆成一堆又一堆,然后到在垃圾池。如同小学一样,我们依然把土地面扫得如同水泥地面,没有一丝浮土。

高中,是时间最多的时候。我们花费一节又一节的时间,为了答题。这虽然是个互相竞争的过程,但每一个老师都希望所有的学生答题考高分。

我们不再拔草,卫生区也只存在于高一高二,到了高三(以及高四),就不再打扫卫生了。

高中的知识,我们学的有些过头了,以至于我担心,如果不进行课程改革,总有一天,出题人会无题可出。

我们花费了大量时间考试,耗费了大量精力关注我们的成绩。

到了大学,我们依然有大量的时间。大学仿佛又回到了小学,总会有一个阶段,我们把宿舍卫生搞得非常好。我们模仿军人,把被子叠成豆腐块形状。我们把暖壶摆在一排,并且将所有的把手朝在一个相同的方向。这有些像是国庆阅兵。

我们用大量的时间将自己的信息统计在表格,由宿舍长发给班长,再由班长发给导员助理,最后在导员那里,会形成一个完整的文档。

有时,完整的文档又会由班长以qq的形式,发回到班级群。我们下载到自己的手机或个人电脑。我有时会观察这些文档,看看谁是我的老乡。

有趣的是,有时候,大学又变得和高中一样。我们又会花费大量的时间,为了答题。但此时老师已经不再把所有的学生都能学好,作为教学目标。

一个人不可能永远是学生,我站在身份的角度讲。这句话如果后面跟一句“但永远不能不学习”,那颇有会令人厌烦的教育人的风格。或者会变成激励自己前进的名人语录。我在想,可能某些教育培训班会把这样类似的话当成宣传口号。

我们总是会毕业。毕业后,如果选择工作,那么时间的价值会在金钱上提现。时间变得可交易了。当然,有人的时间不值钱。这里的意思不再是时间不值时间,没有人会关心时间值不值时间。

在社会运行的角度,人们发明了一句标语,“时间就是金钱”。

安迪·沃霍尔有过这样一句名言,“人们总是说时间会改变一切,但事实上你得自己去改变它们”。

我赞同前半句。至于后半句,我悲伤又智慧地认为,一些事不是自己能决定的。

我曾与同学就我们在教科书看到的口号,“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展开过讨论。我们一致认为,这句话是错误的,正确的应该与此截然相反,是“理论是检验标准的唯一标准”。

我曾在十九大之前就与同学展开讨论,我们社会的主要矛盾不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非常具有前瞻性。但我们没有总结出,现在我们国家宣传的国家矛盾。

但现在我认为我们国家的发展体现在个人上,是不均衡的,这点没错。当我不是一个学生后,我没有背过下面我复制的这句话。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这句话在我们那一年考研政治中,是未考之前所有复习了政治的人都知道要考的。那些把这句话写在答卷上的人,是在考研中有机会成功的人。